1.地质雷达探测是利用电磁波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体中的传播及反射,根据传播速度及反射脉冲波走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它主要用于岩溶探测,也可用于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均匀地质体的探测。地质雷达工作区应避开大范围的金属构件,要求隧道台车距离掌子面30~50m处停放,否则将影响数据的真实性。
2.地质雷达探测仪器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通过试验选择雷达天线的工作频率、确定介电常数,一般采用100MHz屏蔽天线。
3.测网密度、天线间距和天线移动速度应适应探测对象的异常反应,掌子面上宜布置两条测线(间距1.5m,非可溶岩),必要时可布置成“井”字形或其它网格形式(可溶岩)。
4.现场应采用连续测量的方式,不能连续测量的地段可采用点测。连续测量时天线应匀速移动,并与仪器的扫描率相匹配;点测时应在天线静止状态时采样,测点距不大于0.2m。
5.掌子面测线上的天线经过的表面应相对平整,无障碍,且天线易于移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天线的平面与掌子面基本平行,距离相对一致,否则将影响基础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6.重点异常区应重复观测,重复性较差时应进行多次观测并查明原因。地质雷达完成后应进行质检。
7.地质雷达的有效预报距离宜在30m以内,在岩溶发育地区的有效探测长度应根据雷达波形判定。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应不小于5m。
8.地质雷达工作流程
仪器调试参数设定→测线布置(两条)→天线移动(点测方式,间距0.2m)→采集数据→数据处理→质检(1测线重复采集)→资料解译(软件)→地质雷达报告。